首页 资讯 财经 公益 彩店 奇闻 速递 体育 提点 资讯 综合 企业 市场

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一周车话】“这么便宜的单你也接?”

2023-05-28 10:05:57    来源:搜狐科技    作者:

由于工作关系,本人每个月会时不时地有出差需求。作为一个常年需要打车的人来说,对于打车的价格和时间颇为敏感。然而最近几次打车的经历,让我突然发现网约车市场发生了一丝不小的变化。

大家都知道滴滴里面的网约车,主要分为特惠快车(一口价)、快车、滴滴特快(一口价)、第三方服务商和专车、商务车和豪华车这几类,价格也是按照这样的顺序由低到高。由我之前的打车经验来看,同一路段,价格发生了巨变。


(相关资料图)

为了公平的比较,并且都是以APP展示的最低价网约车为准,我截取了同一路线的几段早晚高峰的付费情况。

去年12月份左右,快车和第三方服务商的价格在100-130元之间,今年2-3月份滴滴特快(一口价)在80-90元之间,而到了5月份,特惠快车(一口价)最便宜的只要50元。

正是50元的这次,还是从机场到公司的热门路线。一般来说,蹲守或者巡游在机场附近的网约车,接到单价过低的订单会立马取消,本人就遇到多次。所以,这次我实在忍不住而问了一句:师傅,这么便宜的单你也接?

师傅是这么回的:首先现在整体的快车订单少,其次特惠快车(一口价)订单因为单价低竞争少,只要能接到单就很满足了。

订单少,意味着网约车多。实际上,通过最近的叫车,我也发现一个问题。在过去几年,随便叫的车,都是服务量超过几万单的车主。但是最近叫的车中,很多都是服务量才几千的车主。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加入了网约车大军。

跟司机聊开之后,司机便开始了一路吐槽:以前每天跑车可能10个小时流水能有800元,现在要跑13个小时才有相同的流水。网约车司机就是在消耗时间和身体在换取报酬,现在要想赚一样的钱,身体都吃不消。

实际上,最近也有报道称,最近一段时间,包括长沙、三亚、东莞、温州、济南等多个城市的交通运输部门,或暂停受理网约车经营许可及运输证业务,或发布预警称当地网约车市场运力已接近饱和,提醒相关人员谨慎入行。

主要在于网约车这一职业的门槛很低,越来越多的网约车司机加入,导致竞争非常激烈,接到的订单越来越少了。虽然订单量在减少,收入在减少,但多数人不愿意转行,因为很难找到更好的工作。

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3月31日,全国共有307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同比增加40家;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522.9万本、车辆运输证225.0万本,同比分别增加115.6万本、61.6万本。

也有网友也分享了自己的打车经历,他们跟师傅小哥闲聊,小哥吐槽现在网约车司机严重饱和,扣完租金+电费+停车,纯收入不高,不勤奋的话,日常开销的不够支付,真的不容易,但小哥说比做外卖舒服点,毕竟开车可以遮风挡雨还有空调…

有网约车司机也在网上发帖称:

如果你能够接受一个月休息一天,每天工作14个小时,每个月纯收入5000元 (不包吃住,没有基础社保医保以及任何劳动保障) ,你可以来开网约车。

如果你能够接受前期投资10-15万元RMB购买生产工具,每个月休息一天,每天工作14个小时,每个月纯收入8000元(不包吃住,没有基础社保医保以及任何劳动保障),工作满三年奖励一台40万里程的二手纯电车(前期投资全部打水漂) 你可以来开网约车!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多了114万人开网约车,但同时也少了1600万人坐车。今年4月份,全国网约车订单数为7.06亿单,比3月减少了1000万单,单车日均订单量已经滑到了10.2单。

那么随着网约车不断增加,还有谁在其中受到困扰呢?答案是出租车司机。确实,现在路上很少能见到巡游的出租车,基本上都是载客状态。而乘客也喜欢在出门之前打开叫车软件,也很少站在马路边等车招手。

如此一来,出租车去哪了?“现在的出租车都在火车站和机场趴活,在那里接单更容易。”或许对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来说,交通发达的火车站和机场尚且是出租车司机的归宿,但是在二线及以下那些不怎么发达的火车站和机场,出租车还是只能无奈的在街头巡游。

不过,最近也有消息传出,有关部门已经在重视网约车市场的问题,并准备要“重拳”整治。只是该如何政治,也是一个令人头大的问题。

编辑:qysb005

标签:

中国企业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中国企业新闻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书面许可, 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河南企业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 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 必需取得中国企业新闻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 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图片欣赏
频道推荐
内容推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