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公益 彩店 奇闻 速递 体育 提点 资讯 综合 企业 市场

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资讯:美好“职”通车|产教融合助推,高职毕业跑出人生“加速度”

2023-05-20 22:16:02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

4月18日,在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时代电气”)制造中心宽敞明亮的厂房里,来自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三学生邓水根在专神贯注地进行着电子组装的工作。正在实习的他,即将在毕业后正式入职,对于职业与人生的未来规划,他目标坚定,充满信心。


【资料图】

近年来,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100多家企业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和订单培养,以育人为根本、以机制为保障,依托产业链建专业链,跑出了产教融合“加速度”。

毕业生工作两年即成为助理工程师

在诸多校企合作项目中,湖南铁科职院与中车时代电气共建的国际电气培训中心是备受关注的项目之一。在这里,学校采用“招工招生一体、入企入校同时、企业学校联合、师傅导师双制”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已完成三期企业新型学徒制订单人才培养,共培养了近百名轨道交通电气设备装调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上述学子邓水根即是其中之一,他之所以对自己的发展充满信心,希望通过努力成为一名技术工程师,也是因为在他前面,已有不少学长做出了榜样,比如毕业于2021年的成瑞雨。

“我现在是助理信息化工程师,服务于(中车时代电气)制造中心生产系统的开发和运维”,成瑞雨介绍,在湖南铁科职院读书时,他学习的是电气自动化专业,大一下学期他加入了中车订单班,开启了一段充实的学习时光。成瑞雨表示,当时他既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也学习订单班的实践操作技能,并且实训课是来自中车的老师亲授。

正式入职中车时代电气后,成瑞雨刚开始做的是设备装接工,后来成为设备操作员。公司每年都有内部招聘,既有技能又懂编程的成瑞雨通过考核成为了助理信息化工程师,现在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服务于制造中心生产系统的开发和运维。

据了解,高职毕业生进入中车时代电气后,都有从操作员、技术员,向助理工程师、工程师等不断提升的空间。为了鼓舞大家、树立榜样,在中车时代电气制造中心里有个“名人堂”:以满分成绩夺得全国冠军的焊工杨艳、连续多年斩获“IPC手工焊接大赛全国总冠军”的郭红英、IPC国家线缆线束装配竞赛冠军成莉等诸多技能工匠的照片醒目地悬挂在生产车间里。

与此同时,在设于湖南铁科职院的国际电气培训中心里,来自中车时代电气的青年工匠正在备战中国中车第四届职业技能竞赛暨中国中车第四届青年职业技能竞赛。产与教在这里有效共促,引领着一批批青年学子成长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仿真实训助学生“玩”中学

在湖南铁科职院,还有不少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共同规划、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使用,产权各自所有”的“四共一各”合作机制,该校与广铁集团、中车株机、中车株所合作共建了资产总值5.5亿元的国际领先的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与株洲市国投集团院共同投资2.2亿新建了轨道交通仿真实训(培训)中心等。

5月18日上午,在轨道交通仿真实训(培训)中心里,该校动车组检修技术的大二学生们正头戴设备,通过虚拟技术真实地感受检测驾驶室的详细流程。这样的课同学们一周会上三四节,大家都表示,在这里熟练之后,再到真实的驾驶室实训时会更有效率、更有目标性地去学习和提升。

此外,湖南铁科职院建设了省级院士工作站、国家级磁浮技术中国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基地、省级高铁运行安全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铁技术服务中心等科创平台,建有50余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实现技术成果转化上亿元,授权各类专利500余项,发明专利达50余项。

紧盯轨道交通和株洲市产业集群,湖南铁科职院还按照“面向产业、专链对接、一群一院”原则,联合兄弟院校、机关、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在行业产业发展方向、产业竞争力与发展规划、产业政策与企业发展战略、技术服务与文化引领、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与标准等领域深度对接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学院已组建产业学院8个,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116个,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52个。同时,共建共享教学资源与培训资源,开展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培训项目,满足成员学院学生与企业员工多样化学习需求。

2023年3月,株洲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在湖南铁科职院正式揭牌。该产业学院由学校主动与株洲市工信局共同发起,联合株洲市产业链龙头企业、国家级小巨人企业、行业学院及企业服务平台等组建,将为株洲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订单班人才培养、科研服务和支持、项目孵化、技能人才提升培训和等级认定、创新创业辅导等服务。

面向未来,在经济产业不断升级、教育持续变革、转型职业教育本科办学的大背景下,湖南铁科职院表示将继续着力加强产教融合的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紧密对接产业链、服务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同时进一步推进“三教”改革(教师、教材、教法),不断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助推产教融合持续高质量发展。

潇湘晨报记者李楠 通讯员徐亚卿

编辑:qysb005

标签:

中国企业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中国企业新闻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书面许可, 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河南企业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 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 必需取得中国企业新闻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 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图片欣赏
频道推荐
内容推荐
最近更新